重庆市反邪教协会主办
"渝情渝理"
微信
"重庆反邪教"
微博
当前位置:首页>要闻推荐
新华网评:谨防招聘市场“糖衣炮弹”
来源:新华网 作者: 时间:2023年09月01日  14:53

以高薪为诱饵,虚假承诺“画大饼”,在合同中玩“文字游戏”,成立“皮包公司”挂羊头卖狗肉……近年来,招聘市场上的诈骗行为坑害求职者,不少求职者“未工作先破财”。招聘诈骗行为还扩展到更大领域范围,甚至呈现产业化发展趋势。这严重扰乱求职市场秩序,损害求职者就业信心,亟待严加防范并加大打击力度。


今年2月,四川省公安厅公布一起典型案例,犯罪嫌疑人胡某某成立四川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伙同17人专门针对在校大学生、应届毕业生和有培训需求的应聘人员,在求职平台上发布虚假高薪招聘信息,通过一系列套路陷阱,诈骗400余名求职大学生,涉案金额达131万元。

近期,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法院公开宣判一起招聘诈骗案件,犯罪团伙利用被害人对证书性质的认知偏差,以高薪职位为诱饵,以必须持证上岗为由,骗取“学习证明”费用。从2022年4月至案发,该犯罪团伙骗取涉及内蒙古、河南、甘肃、重庆、云南、广东等地的多名受害人共计18万余元。

不法分子缘何屡屡得逞?首先是利用了求职者急于高薪求职的心理,他们许以优厚待遇等虚假承诺,让求职者步步落入圈套。其次,部分监管漏洞仍存,违法链条隐蔽致使求职者维权难。记者发现,一些招聘骗局在合同上只明确甲方权益以及乙方义务,而对于招聘公司许诺给求职者的种种承诺,并未写入合同,或是在合同中设置苛刻条件,致使求职者在后期发现公司未兑现承诺时,也难以从合同中找到维权证据。再加上不少受害人防范意识薄弱,社会阅历及求职经验不足,往往成为不法分子行骗的目标。

就业是民生之本,维护好、保障好求职者基本权益是招聘市场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坚实基础。

要识破不法分子利用“障眼法”设置的陷阱,关键是要加强对求职者的求职培训及反诈宣传,将宣传深入最基层,提高求职者防范意识。高校要加强学生求职风险教育,帮助大学生提高反诈骗能力。各平台加强对招聘单位的资质认证和信息发布人员实名认证,规范信息发布流程,建立招聘企业红黑榜制度,确保发布的信息真实、合法、有效。

此外,各相关部门间应健全信息交换机制,加强行政许可与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之间的沟通衔接,形成监管合力,指导和督促网络招聘平台完善信息发布审查制度以及投诉处理机制。对违反法律法规有关规定的,要加大打击力度、依法严肃处理。

相关阅读
祝贺!我国成功发射遥感三十三号04星
北京时间2023年9月27日04时15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三号04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该卫星主要用于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产品估产及防灾减灾等领域。
收好!中秋节赏月天气地图来了
并不是每年“中秋月”的最圆时间都出现在农历八月十五。这是由于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其公转的速度快慢不均等。当月亮离地球近的时候,月球的运行速度会快一些;当月亮离地球远的时候,月球的运行速度会慢一些。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最长所需时间与最短时间相差13个小...
空前火爆的假期:多地预计中秋国庆假期游客接待量将创新高
其中在9月26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2023年中秋国庆假日文化旅游供给和安全服务保障工作新闻发布会。会上介绍,根据在线平台预定预测数据,“双节”假日,北京为热度最高的国内旅游目的地城市。
渝ICP备2021001722号-1

渝公网安备 500103020016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