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反邪教协会主办
"渝情渝理"
微信
"重庆反邪教"
微博
当前位置:首页>风采重庆
石柱:“赛马比拼”跑出产业振兴“加速度”
来源:华龙网 作者: 时间:2023年05月22日  13:39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 通讯员 谭艳波)收割机在油菜基地来往穿梭,运输车辆在公路上飞驰,务工人员在菜油加工车间忙碌……初夏时节,重庆市石柱县黎场乡秀才村种植的千亩油菜迎来了收割期,并首次实现了宜机化收割,一幅秀美的丰收画卷映入眼帘。

收割机地油菜基地来往收割。通讯员 谭艳波 摄

收割机在油菜基地来往收割。通讯员 谭艳波 摄

近年来,黎场乡让“党建链”与“产业链”紧密相连,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拿出“赛马比拼”精神,以抓好花椒、佛手、油菜等特色产业发展为基础,跑出了产业振兴“加速度”,为走深走实农旅深度融合发展新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去年秋季,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为把秀才村的撂荒地“种起来、活起来、管起来”,黎场乡坚持以“方向准、效益好、引流强”为目标,大力推动机械化作业降成本、标准化管理增效益、融合化发展延链条的“三化建设”,促进生产方式由传统向现代转变。

2022年秋季务工村民在改造后的基地播种油菜。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 摄

2022年秋季务工村民在改造后的基地播种油菜。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 摄

在宜机化改造期间,秀才村将分散、零星、小块的撂荒地,通过小改大、坡改平、弯改直,集中连片发展起了1000亩油菜产业,让昔日的撂荒地变成了“希望田”,为产业增效、村民增收、村集体经济增强注入了源头活水。

“做梦都想不到,荒了20多年的土地又‘活’了过来,现在不仅有土地流转收入,还有务工收入。”去年秋季,当地村民高晓林在移栽油菜苗时激动地说。

千亩油菜基地菜花盛开的壮观景象 。通讯员 谭艳波 摄

千亩油菜基地菜花盛开的壮观景象 。通讯员 谭艳波 摄

冬去春来,走进秀才村的油菜种植基地,一望无垠的金黄油菜基地点缀着乡村。微风吹来,层层花浪绵延起伏,清香扑鼻,让人心旷神怡,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为提升农产品的经济附加值,在黎场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指导下,秀才村从拓展产业链上下功夫,在前期购置农耕机的基础上,今年入春以来,相继配套购置了收割机、烘干机、榨油机,组建起了菜油加工车间,走上了集种植、加工 、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发展道路。

务工村民在菜油加工车间劳作。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 摄

务工村民在菜油加工车间劳作。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 摄

时值初夏,油菜花也褪去了金色的“外衣”,颗粒饱满的菜籽填满油菜荚,成片成熟的油菜铺满了山坡,宛如铺上了一张浅黄色的大地毯,农机手驾驶着收割机在油菜田里来回穿梭,机械化收割成为田间地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而在菜油加工车间,数名务工村民正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有的用漏筛在过滤油菜荚、有的用电动风车在分离油菜荚、有的查看烘干机温度……整个车间秩序井然。

务工村民在菜油加工车间劳作。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 摄

务工村民在菜油加工车间劳作。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 摄

“我此前在外务工,得知村里的油菜产业红红火火发展起来了,我毅然辞工回到家门口上班,现在正在学习烘干机操作技术。”陈道祥是秀才组的村民,他为回家就近就业欣喜不已。

据介绍,秀才村种植的千亩油菜预计本月底全部收完,总产量在200吨左右,产值在120万元以上,油菜收割完毕后紧接着将移栽红高粱苗,通过油菜与高粱轮作,既确保了一地双收,又增强了村集体经济,带动了村民增收。

围绕产业振兴,和秀才村一样,黎场乡的其他几个村因村制宜,大力发展花椒、佛手等特色产业。目前,全乡已打造出1000亩粮油产业基地、5000亩佛手产业基地和1万亩花椒产业基地,正在如火如荼推进15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着力推进2.5万亩特色产业综合体打造,开启了产业振兴“全速跑”模式。

相关阅读
川渝河长制五周年:解决问题6000余个 25个跨界河流国...
数智共管,构建“全量感知、虚实交互”的智慧治水模式。两地将加快推进数字化管河应用平台深度融通,重点探索推动川渝跨界河湖数据库、跨界河长协同工作台、跨界河湖数字孪生建设,聚力提升河湖治理管护数字化、智慧化水平,推动实现跨界河湖巡河护河、问题处置、监管治理“三协同...
中西部首部跨境金融专题报告在渝发布 2024年重庆跨境...
实现金融数据跨境流动。发挥数字重庆建设优势,依托中新(重庆)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建立“中新金融数据跨境流通中枢平台”。建立跨境金融数据加密、传输、存储等技术标准,探索隐私计算、联邦学习等前沿技术在数据跨境中的应用,加强跨境金融数据脱敏、加密与访问控制,提高...
新燕尾山隧道、黄桷沱长江大桥……这些“路桥隧”项目建设“...
项目建成后,将直接串联服务蔡家组团和悦来组团,通车后蔡家至中央公园最快仅需十余分钟,将极大改善目前交通环境,高速推进北碚区与两江新区人文交流,提升城市品质和竞争力。
渝ICP备2021001722号-1

渝公网安备 500103020016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