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2.0,计划启动!
重庆市反邪教协会主办
"渝情渝理"
微信
"重庆反邪教"
微博
当前位置:首页>科普百科
地球2.0,计划启动!
来源:科普中国 时间:2025年11月25日 17:41

据央视新闻报道,记者从24日举行的空间科学先导专项最新亮点成果发布会上获悉,“十五五”期间,我国将发射四颗卫星,聚焦宇宙起源、空间天气起源、生命起源等重大前沿问题,组织实施包含“鸿蒙计划”、“夸父二号”、系外地球巡天、增强型X射线时变与偏振空间天文台在内的太空探源科学卫星计划,力争在宇宙黑暗时代、太阳磁活动周、系外类地行星探测等领域实现新突破。

第一颗卫星,是聆听宇宙“婴儿时期”啼哭的鸿蒙计划。它是由10颗卫星组成的低频射电望远镜阵列,将会集体飞往月球背面——这里就像宇宙中一个安静的“收音室”,能屏蔽所有地球和太阳的噪音,能捕捉来自宇宙深处的微弱信号。它将为我们揭开宇宙大爆炸后,第一颗恒星出现之前,那段持续几亿年混沌时光的奥秘。

第二颗卫星,是“直视太阳”的夸父二号。它将在国际上首次绕行到太阳的极区上空,像一位高空摄影师,直接凝视太阳的“北极”与“南极”。那里隐藏着太阳磁场活动的终极秘密。读懂它,我们就能更早预知太阳风暴的来袭,更懂我们人类生存的地球与太阳的关系。

第三颗卫星,是“为人类寻找新家”的系外地球巡天卫星。地球是孤独的吗?宇宙中还有别的宜居星球吗?这颗卫星将巡视星河,专门寻找和地球差不多大小、处在宜居带的“地球2.0”。或许不久的未来,它将为我们指认一个人类梦寐以求的第二家园。

第四颗卫星,是飞行在地球大气层之外的“空间天文台”——eXTP。它的使命,是观测宇宙中的“极端禁区”,例如,黑洞的视界边缘,中子星的炽热表面。在那里,引力足以撕裂时空结构,磁场强度高达地球的万亿倍。eXTP就像一位顶级的物理学家,深入这些极限实验室,去检验爱因斯坦的预言,探寻物理学的疆界,去完成地球上无法实现的宇宙级实验。

曾被科学家认为可能适宜居住的“第二星球”

如今都怎么样了?

在众多已发现的超级地球中,最负盛名的莫过于距离我们约1400光年的开普勒-452b。

2015年7月23日,美国航天局宣布,天文学家通过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确认在宜居地带发现一颗与地球大小相似、围绕类似太阳的恒星运行的太阳系外行星——开普勒-425b。这被业内解读认为,这一发现是寻找“地球2.0”(即地球“兄弟”)道路上里程碑式的事件。

今年6月,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领衔的国际团队首次借助TTV反演技术,在一颗类太阳恒星的周围发现了一颗位于宜居带的“超级地球”。

这颗系外行星Kepler-725c所围绕的是一颗G9V型恒星,与太阳光谱型相似,但年龄仅16亿年,磁场活动比太阳剧烈。该行星公转周期约为207.5天,与地球公转周期相近,且位于可存在液态水的宜居带内,具备类地生命存在的条件。

寻找一个遥远的“另一个地球”有何意义?

人类对“超级地球”的执着探索,远不止出于对宇宙的好奇心。从宇宙诞生到生命起源,这些遨游在群星之间的卫星,将为人类的终极探索,写下属于中国的答案。

相关阅读
渝ICP备2021001722号-1

渝公网安备 500103020016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