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反邪教协会主办
"渝情渝理"
微信
"重庆反邪教"
微博
当前位置:首页>风采重庆
潮起两江“数”重庆 ——数字重庆建设一周年回眸
来源:华龙网 作者: 时间:2024年04月12日  15:42

作者:龙宣辰 许幼飞 王婉玲

《当代党员》2024年第8期

 位于两江新区的赛力斯汽车超级工厂的总装车间,一辆新车正在下线。图/赛力斯汽车有限公司


通过手机小程序,便能参与小区重大事项决策、查看街道大小事;液化气瓶有了电子“身份证”,扫一扫二维码,便能自动识别临期超期液化气瓶、自动推送临期送检信息;“新生儿出生一件事一次办”,实现足不出户给孩子上户口……如今,重庆人的生活,因数字建设而不同。

2023年4月,数字重庆建设拉开大幕。一年来,这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性变革,重塑着重庆的运行肌理。“1361”整体构架、“V模型”、数据仓已成为数字重庆的话语体系,全市各级各部门聚焦“一年形成重点能力”目标,不断在数字浪潮中攻坚突破。“产业大脑+智能工厂”,打造智能制造新范式;“巴渝治水”系统,让水环境污染无处遁形……一个个数据“烟囱”被拆除,一座座数字“孤岛”被打通,一个个特色应用,将数字化改革的触角延伸到社会治理、经济发展、民生实事等领域,朝着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的现代化新重庆目标不断前行。

潮起两江“数”重庆。一个勇闯数字化浪潮的新重庆,正带给人们无限惊喜。

 2月20日,重庆市南岸区,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西部分院,科研人员在进行天线测试。图/齐岚森


数字党建

构建整体智治新格局

鲁能星城八街区小区消防设备老化,曾是重庆市江北区寸滩街道的“老大难”问题。

从2018年江北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区消防救援支队发现该小区消防管道老化漏水,到2023年5月寸滩街道将此事列为紧急推动事项,5年时间里,街道、社区、物业管理公司前后出动100余人次反复推进此事,却仍有92%的居民反对改造。

但自2023年7月面向所有辖区居民的小程序“寸滩家园”正式上线后,短短半年时间,项目方案便获得高票通过。

“寸滩家园”究竟有何魔力?答案还得从2023年江北区贯彻落实数字重庆建设,以党建统领探索整体智治说起。

江北区寸滩街道作为数字重庆建设首批试点镇街,在2023年上半年便开始将全市“八张报表”“八张问题清单”等工作机制细化落实到街道、社区层面。但在最初的基层一体化智治平台系统中,最低一级只到网格,在网格至群众层面出现了“断代”。

“我们的所有工作都是为了满足辖区群众的需求,高效收集群众意见、快速回应群众诉求至关重要。”因此,寸滩街道党工委书记张中举主持开发了“寸滩家园”小程序,能实时收集群众意见、公示街道事项。小程序的效果很快显现。

2023年7月,鲁能星城八街区小区新一版消防设备改造工程方案在“寸滩家园”小程序公示后,仅半个月时间,小程序便收集到88条群众意见和建议。

与过去收集到的意见散乱无章不同,这次,所有意见建议都被全部记录、公开展示、充分讨论。街道、社区联合物业管理公司将群众的疑问梳理分析后一一回复、公示,还根据群众意见成立了消防安全整改工作推进小组,其中不乏建筑行业从业者、律师等专业人士,而且80%都是党员。

数字化,让党的政策得以迅速直达群众,让群众意见得以被汇集、整理,实现“天线”与“地线”的高效对接。

在街道辖区居民的参与、监督下,2023年12月22日,方案正式通过。2024年3月底,消防设备老化管道已全部更换。

“ 一个小程序,就让基层党组织得以有效引导自治力量集结,为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找到了更高效的落脚点。”张中举感慨,数字化为党建统领基层智治觅得了新方案。

点开寸滩街道一体化智治平台系统页面,全街道工作皆按“八张报表”细分,各项任务负责人、进展情况一目了然。党工委要了解基层情况、优化工作思路,不再需要等报告、做报表。

而这,仅仅是重庆数字党建工作成效的一个缩影。一年来,重庆数字党建呈现“政治领导能力全面跃升、党组织智管能力持续增强、公权力监督能力加快重塑、参政议政能力显著提升、联系服务群众能力逐步拓展、风险感知响应能力更具实效”等6类特点,建成多个发展服务治理的综合场景。目前,“八张报表”“八张问题清单”“突发事件直报快响”3个重大应用已实现平稳运行、取得实战实效。

数字政务

开启智能服务新篇章

3个80%,是重庆治水人对“巴渝治水”系统的最高评价——运用此系统,问题发现速度比过去快80%,问题溯源效率比过去高80%,问题处置效率比过去强80%。

3月6日早上9点,一条由市级“巴渝治水”系统发来的短信,让永川区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科长张麟瞬间紧张起来:永川区临江河茨坝断面3月5日氟化物浓度超标,超过考核目标0.11倍,同时系统预测污染将在7天后的上午8点20分流入长江。

“氟化物致癌,会影响水生生物的呼吸和繁殖能力,若不及时恢复,甚至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找到污染源刻不容缓。”忆起过往,张麟仍然会面露难色,“若是在过去,就要对891家排污企业进行排查,即便马上派人去现场排查、加密监测,也至少需要一周方能得到结果……”而在6日当天,他很快又收到一条短信,解了燃眉之急——“巴渝治水”系统通过感知点溯源功能,筛除了874家企业,将仅剩的17家排污企业名单发给了张麟,并按疑似度顺次排序。

“整个分析过程只用了10秒。”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相关负责人激动地说,“这正是‘巴渝治水’系统汇集大量的污染源数据及AI算法,建立‘污染源—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污口’链式闭环关系所带来的便利。”

两天后,问题得以排除。3月9日,临江河断面指标恢复正常,下游断面数据自始至终未出现氟化物浓度超标。

一场风波,就此消除。而这不过是“巴渝治水”小试牛刀。

“目前‘巴渝治水’整合了全市22个部门、693项数据,将原70个流程环节减少到26个。”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围绕“地表水水质监测异常问题处置” 这一高频水环境问题,市生态环境局已与市住房城乡建委、市农业农村委、市水利局等部门实现协同处置,以数字赋能实现水污染联动治理。

同时,系统智能监测1.5万余个感知点,实现了对全市510条河流水环境状况的智慧监管。“以前大量需要人工检测、巡视的工作,都被‘自动化’替代。”张麟对此深有感触,“以前氟、锰等污染元素需要每月人工检测,现在每4小时系统自动检测一次。河道漂浮物垃圾等问题智能摄像头也能自动预警。”

依托“巴渝治水”数字赋能,2023年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稳定保持为Ⅱ类,74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十四五”以来首次实现100%,连续17年未发生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确保了一江碧水向东流。

自启动数字重庆建设以来,重庆数字政务应用系统加速迭代升级。

围绕“发展一件事”和“治理一件事”,重庆推进“经济运行监测”“财政智管”“高楼消防”“危岩地灾风险管控”“九小场所安全智管”“长江治渔”“渝耕保”等典型应用。2023年,“高楼消防”建立“一楼一码一策”闭环整改机制,已整改火灾隐患1.7万余处;“长江治渔”在渝中、江北、南岸、江津等地试点,涉渔违法线索核查处置时间平均缩短18%。

围绕“服务一件事”,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民呼我为”典型应用。截至2023年底,重庆“一件事一次办”已上线形成75项“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办件总量超过80万件。

“一揽子事”,逐步变成了“一件事”,这背后是治理效能的有效增强,是惠民有感的不断显现,更是市委、市政府推动数字重庆建设的坚强决心的真实写照。

数字经济

激发产业发展新速度

 4月3日,重庆市传感器产业园,管理人员正在对园区各项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图/罗斌


早春时节,春意盎然。

重庆市渝北区前沿科技城内,重庆泰山电缆有限公司铜线车间一派繁忙——一辆辆智能运输小车正把电缆轴送到指定位置,机械臂卡好线轴后,工人启动设备,线缆便开始自动缠绕,一盘整齐的电缆线逐渐成型。

“别看现在轻松,在以前,排线工作可是个粗活、累活,工人需要‘三班倒’才能干好,还存在安全隐患。”泰山电缆副总工程师、制造部主任毕远明称。

原来,在排线过程中,当电缆线到了收线盘末端,需要专人来推线。如果干预不及时,可能导致线缆叠绕,严重时还会造成交联工序停机,单点损失达数十万元。

效率低、成本高,还伴随着一定风险,这道工序曾严重制约着泰山电缆的发展,也是电缆行业普遍存在的痛点。

聚焦痛点,打通堵点。2023年,在渝北区政府部门的牵线搭桥下,泰山电缆与国器智眸(重庆)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共同探讨智能化转型升级方案。

“我们现在使用的这套智能排线系统,是基于机器视觉等技术创新打造的。” 毕远明解释道,机器视觉技术能够充当设备的“眼睛”和“大脑”,设备有了“眼睛”就可以感知周围环境,有了“大脑”就可以智能化地进行生产作业,“这一项目实施推广后,可以统筹调配20人至30人补充到生产线其他重要岗位,同时生产质量也更有保障”。

得益于数字化赋能,泰山电缆发展势头强劲:公司的先进过程控制智能制造场景,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公布的2023年度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名单;产品畅销全国及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达到近40亿元。

以数字化转型激发企业发展活力,泰山电缆并非个例。

在位于重庆市涪陵区的华峰重庆氨纶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很难寻到工人的身影,仅有头发丝四分之一粗细的氨纶丝在生产线上“忙碌”着。

“这是业内首座立体仓库,从喷码、落筒、搬运到上丝,再到检测、分拣码垛、入库,整个生产过程实现了高度智能化。”该公司综合管理部负责人陈召杰颇为自豪,“如果所有生产线同时开工,我们20秒生产出来的氨纶丝可以绕地球一圈。”

数据显示,2023年,重庆新增17个智能工厂、224个数字化车间;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投用重庆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全市算力规模超过1000P;围绕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实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满天星”行动计划,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从业人员超过34万人、主营业务收入增长近20%……

一年来,重庆加快构建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数字社会

开辟智慧便民新路径

3月28日,重庆高新区白市驿镇驿站社区养老服务站,87岁的居民宋仕蓉如往常一般来这里做检查——她戴上智能检测设备,不一会儿相关身体数据便显示在屏幕上,一目了然。

这些数据还会上传至“智慧养老云平台”,生成一份专属于宋仕蓉的电子健康档案,以前的检测数据也能随时查看。宋仕蓉点赞道:“这对我们老年人来说特别方便。”

 2023年10月12日 ,居民在重庆高新区白市驿镇驿站社区养老服务站测血压。图/受访者


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做好精细化养老服务已然成为大势所趋。

白市驿镇通过和重庆明灏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微芯通(重庆)智能物联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智慧养老云平台”,以“互联网+”为基础,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应用到养老领域,实现智能化养老。

“即便老人没到养老服务站,通过佩戴智能穿戴设备,也可以随时监测老人的健康数据,并将数据同步到平台上。”驿站社区党委书记曾静称,“这有助于我们及时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

此外,“智慧养老云平台”还为老人配备了智能烟雾报警器、“一键呼”等安防硬件。老人遇到突发状况时,可以通过“一键呼”将情况反映到“智慧养老云平台”,社区工作人员会第一时间收到信息。

2月26日,社区工作人员就通过“智慧养老云平台”收到了渝水坊二期小区独居老人曹亚洁的求助。老人反映家中冰箱不能正常关门,工作人员立即上门检查,发现是因为冰箱内冰霜较多导致的,并帮助老人进行除霜和清洁工作。

“目前已有484人注册了‘智慧养老云平台’,该平台服务了376名老人。”曾静称。

 3月14日,万州区恒合民族中心小学,孩子们和机器人共舞。图/冉孟军


建设普惠便捷的数字社会,是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必然要求。一年来,市发展改革委、市教委、市卫生健康委等多个涉及社会民生的市级部门共同建设了8条“跑道”,各区县不断发力,形成了“宜居宜业、就医就学、扶弱济困、为生活增色添彩”4项重点能力:

在数字医疗方面,重庆将“医检互认”作为突破口,横向打通各大医院、纵向贯通各级医疗机构,形成了全市多跨融合的数字化服务体系,患者不用耗费时间、金钱做重复的检查。截至目前,“医检互认”应用已在全市1151家医疗机构上线,累计跨机构调阅76万人次。

在数字监管方面,3月16日,两江新区上线了预付消费监管“一件事”应用,消费者可以通过扫描“渝付码”,查询商家的经营和风险状况,购买预付卡,在享受预付消费带来的便利与优惠的同时,获得更加安全、透明的消费环境……

一桩桩、一件件无不彰显着,数字让城市运行更智慧,也让群众生活更舒心。

数字文化

满足精神生活新需要

打开“渝快办”App,进入首页“文化·文明进步”应用,重庆市大渡口区堰兴社区居民陈维东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提出了“上一堂垃圾分类课”的需求。

“社区在推行垃圾分类,但我们都搞不懂咋分类,还是希望有老师来指导指导。”自从知道通过“文化·文明进步”应用可以“召唤”各类文化服务,陈维东已提出了解法律知识、看文艺表演等多项需求。

“过去我们也会组织开展各式文化活动,但是不少活动反馈不佳。”堰兴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负责人坦言,“其实就是活动内容或形式没能把准群众需求。”

为解决文明实践活动需求端与供给端失衡问题,2023年以来,重庆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与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联合打造“文化·文明进步”应用,通过数字化手段收集群众意见,还对接了涉及基层理论宣讲、法律知识科普、文艺汇演的市级部门及单位,实现全市优质文化资源的共通、共享。

群众“点单”,文明实践阵地“派单”,志愿者或志愿服务组织“接单”,群众“评单”。“现在应用已在全市1.9万余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四级阵地全面铺开。截至1月底,该应用累计收到14万余条群众‘点单’,累计发布活动达177万余场,累计服务时长达两亿小时。”市文明实践指导中心主任黄坦介绍,“文化·文明进步”应用的功能还远不止“点派接评”。

1月19日,重庆市首届和美乡村才艺大赛(重庆村晚)“我要上春晚”总决赛在涪陵区举行。45个参赛节目精彩纷呈,而且不少节目都是群众在“文化·文明进步”应用上自主报名参加,并由全市群众一票一票“投”出来的。

“依托该平台,我们为全市各地带来了一场持续数月、深入乡村社区、直达群众‘屏端’‘指尖’的文化盛宴。”黄坦感慨,这是以往的社会文化活动难以达到的效果。大赛期间,“文化·文明进步”应用收到群众作品逾万部,所有作品都在平台上展播,作品播放量超过1600万次,近200万人次通过网络直播观看比赛盛况,获得网络点赞300万余次。

参与决赛的涪陵区居民雷济睿感叹:“这个平台为我们普通人搭建了展示自我的舞台。”比赛结束后有不少群众邀请她担任老师。如今,雷济睿身边志同道合的朋友越来越多。

“文化·文明进步”应用成为推动全市文化资源流动、汇集乃至不断丰富的有效助力。

而这,仅仅是重庆推动数字文化建设的一个例证。一年来,重庆通过数字文化建设推动工作体系重构、流程再造、能力重塑,文化发展治理服务方式实现“定性向定量、抽象向具象、模糊向可视”的三类转变。

市文化旅游委打造“巴渝文物”应用,开展文物安全巡查检查12万余次,整治文物安全隐患3400余个;巫溪县直击文明创建过程中的痛点难点,打造“文化·文明创建”应用,贯通20个业务数据系统,将问题处置时间由3天缩短到2小时,整改率达97%,群众满意度达98.7%……拥抱数字,一个与现代化新重庆相适应、与新时代文化强市相匹配的数字文化系统,正逐步形成。

数字法治

提升社会治理新效能

3月22日,重庆市沙坪坝区磁器口景区人群熙攘,叫卖声、谈笑声夹杂着缕缕花香,浸透古镇的每一处角落。

磁器口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执法人员刘洋、相潜正在古镇的小巷里巡查,发现人行道上堆放着几大袋附近火锅店扔出的垃圾,与周遭环境格格不入。

“这样做违反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的相关规定,须尽快解决。”

刘洋和相潜走进火锅店,在责令店主立即整改的同时拿出专用终端设备,登录重庆市“执法+监督”一体化数字集成应用,点击几下,输入相关信息,便开出了处罚单。

整个流程快速高效,不过几分钟,人行道便恢复了原本模样。

刘洋感叹:“以前出现类似情况,我们还得与责任方去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办公室才能完成处理。有了‘执法+监督’数字应用后,执法办案效率提高好几倍。”

 1月10日,沙坪坝区消防救援支队、磁器口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磁器口派出所、磁器口街道应急办共同开展酒店民宿“综合查一次”行动。图/磁器口街道综合执法大队


“执法+监督”数字应用的“多跨智查”模块也备受好评。

“以前各部门会分头前来巡查,整改要求也分别开具,实在有点麻烦。”隔壁旅游纪念品商店老板回忆说,但前段时间,由磁器口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牵头,联合沙坪坝区消防救援支队、磁器口派出所、磁器口街道市场监督管理所3家单位,直接组团开展“综合查一次”行政检查,“所有整改要求当场开出,清晰明了”。

磁器口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负责人赵家平表示,通过“多跨智查”模块,能让多个部门的行政检查行动高效协同,实现“综合查一次”,破解困扰群众多年的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等问题。

“一个应用”提效能。作为重庆市司法局以数字化变革为引领所打造的全市统一的数字应用,“执法+监督”数字应用在1月至3月期间开展行政执法2.4万余件次,实现全程网办率100%、裁量基准匹配率100%,办案时间平均压缩50%。

“接下来,我们将在建立全市统一的行政执法数字应用、全面融入三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创新智慧执法监管模式等方面多点发力,加速推进执法监管数字赋能。”市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处处长唐振宇说。

“数字法治建设是数字重庆建设的关键一环,也是推动全市法治领域改革的主引擎。”市委政法委法治处副处长陈奎铭表示。我市执法、司法、普法、平安“4条跑道”同步推进应用建设,编制形成22个市级重大应用“三张清单”,同步推进6项重点改革项目,在维护平安稳定、促进公平正义、强化便民利民这3个方面,逐步形成一批有全国影响力的数字法治“重庆名片”——

涪陵区政法机关创新建立“遗忘者”智能联动守护平台,可通过智能手环链接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对该群体异常出行进行监测预警,变被动的事后找人为主动预警,有效降低老人发生意外的几率,为寻回走失老人提供技术支撑。

法院建在家门口是怎样的体验?近期,具备电子质证、电子签名、5G直播等智能庭审功能,能实现现场调解、现场裁判、现场制作裁判文书的5G版“车载便民法庭”已驶进重庆市的田间地头、社区集镇,开展巡回审判,现场定分止争。目前,全市共落地40台以上5G版“车载便民法庭”,基层法院已全部配备。

以“数”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以“智”提高平安重庆建设水平。未来,重庆还将持续推进“一件事”应用开发,抓紧谋划综合场景,推进三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融合对接,促进数字赋能平安重庆建设行稳致远。

相关阅读
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跑出高质量发展新速度 ——习...
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跑出高质量发展新速度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振奋人心、催人奋进
重庆公交624路上新新能源车 延长运营时间
今(25)日,记者从重庆交通开投公交集团两江公交一分公司了解到,即日起公交624路新投入5辆纯电动新能源公交车,同时调整运营时间,为市民提供更便捷的公交出行体验。
重庆“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前不久,重庆专门出台《百万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行动计划(2024—2027年)》,计划从2024年到2027年,投入9.2亿元,邀请150万名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
渝ICP备2021001722号-1

渝公网安备 50010302001627号